双边本币互换协议旨在维护区域金融稳定、便利贸易投资结算,并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作用:深化中巴金融合作,增强双方央行应对金融市场波动的能力,同时强化人民币在拉美地区的流动性支持。巴西央行此前已与美联储建立类似美元互换机制(2021年升级为永久性安排),此次协议标志着人民币首次在拉美最大经济体获得大规模制度化应用。
作用:作为东盟最大经济体,印尼与中国的双边贸易额连续13年增长(2024年达173.99亿美元),协议通过本币结算降低汇率波动风险,并支持“一带一路”重点项目(如雅万高铁)的融资需求。此次续签规模较前次(2500亿元)扩大60%,成为人民币在东南亚地区最大规模的流动性支持安排。
背景:阿根廷长期面临美元短缺危机,外汇储备几近枯竭。通过人民币互换协议,阿方可直接支付进口中国商品(如光伏设备)的费用,减少对美元依赖。此次延期缓解了其2025年6月的还款压力,为经济改革争取缓冲期。
作用:巩固离岸人民币枢纽地位,支持跨境贸易结算与金融市场流动性,助力粤港澳大湾区金融一体化。中国香港是常规化安排。
作用:促进中韩双边贸易与投资便利化,降低汇率风险,深化半导体、新能源等产业链合作。
作用:推动中欧贸易本币结算,增强欧元区人民币流动性,支持绿色金融与可持续投资合作。
作用:服务东南亚人民币清算需求,支持“一带一路”区域贸易与数字经济合作。
作用:促进铁矿石、煤炭等资源贸易人民币结熊猫体育算,深化清洁能源与气候变化合作。
作用:应对西方制裁,扩大能源(油气、煤炭)贸易本币结算,支持欧亚经济联盟互联互通。
作用:促进旅游与农产品(橡胶、水果)贸易人民币结算,支持东部经济走廊项目。
双边本币互换协议是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关键工具之一,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直接提供流动性支持:通过与各国央行签订互换协议,人民币可在协议额度内直接提供给对方国家使用,缓解国际市场人民币短缺问题。例如,阿根廷在美元短缺时使用人民币支付中国进口商品,直接提升人民币在跨境贸易中的使用频率。
2.降低美元依赖:协议允许贸易伙伴国以本币或人民币结算,减少对美元的中间环节依赖。如俄罗斯与中国在能源贸易中直接使用人民币和卢布结算,削弱美元在关键大宗商品交易中的主导地位。
3.降低汇率风险与成本熊猫体育:企业使用本币或人民币结算可避免美元汇率波动风险,节省汇兑成本。例如,中韩两国企业通过互换协议直接用人民币和韩元结算半导体、新能源产品贸易,提升交易效率。
4.扩大人民币计价场景:协议推动人民币在“一带一路”项目、大宗商品(如沙特石油、智利铜矿)中的计价使用,逐步建立人民币在国际贸易中的定价权。
5.增强央行储备需求:各国央行通过互换协议积累人民币头寸,可能将其纳入外汇储备。截至2024年,已有80多个国家和地区将人民币纳入储备货币,占比约3%,互换协议为此提供了流动性基础。
6.支持国际金融合作:例如,欧央行与中国的互换协议为欧元区金融机构提供人民币流动性,鼓励其在资产配置中增加人民币债券等资产。
7.应对金融危机:在流动性紧张时(如阿根廷债务危机、土耳其里拉暴跌),互换协议提供紧急人民币支持,避免危机扩散。例如,2024年阿根廷通过协议延期获得人民币流动性,缓解美元债务压力。
8.减少对单一货币的依赖:通过多边本币互换体系(如金砖国家合作框架),降低全球对美元的过度依赖,推动国际货币体系多元化。
9.与CIPS系统协同:跨境人民币支付系统(CIPS)与互换协议结合,提升清算效率。2024年CIPS日均处理量超1.2万亿元,覆盖180多个国家。
10.支持SDR货币篮子地位:IMF将人民币纳入SDR后,互换协议进一步强化其作为国际储备货币的功能,提升国际机构对人民币的认可。
备注:本文整理截至2025年5月13日中国央行与各国签署或续签的双边本币互换协议核心信息,数据来源于中国人民银行官网发布的《中国人民银行签署双边本币互换协议情况(截至2024年末)》以及今年以来的新闻信息,再结合各国情况,整理汇编而成。
加个关注呗。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