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农田实现从“大水漫灌”到“精准滴灌”的跨越,智慧灌溉技术使山西粮食生产水资源利用率提升30%,亩均节水80立方米。政策与市场双轮驱动下,农业节水灌溉市场规模已达2180亿元,农户实现“节水-提质-增收”良性循环。科技正破解旱作农业“靠天吃饭”困境,勾勒农业现代化新图景。
2025年9月23日,以“数字赋能农业 科技引领节水”为主题的山西智慧农业节水灌溉展览会暨高峰论坛在太原煤炭交易中心盛大开幕。这场为期三天的行业盛会,由山西省农业农村厅、水利厅联合中国农业机械化协会共同主办,吸引了来自全国25个省份的300余家参展企业,集中展示了智能灌溉设备、农业物联网系统、水肥一体化技术等前沿成果,为黄土高原旱作农业区探索节水增效路径提供了全新解决方案。
在展览会现场,一台搭载北斗导航的平移式喷灌机成为焦点。这种设备通过5G网络实时接收气象站数据,能根据土壤湿度、作物需水量自动调整灌溉方案,比传统漫灌节水60%以上。山西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副院长张建军在论坛上指出:“山西年均降水量仅500毫米,但农业用水占比超60%,智慧灌溉技术的推广可使全省粮食生产水资源利用率提升30%。”一组数据印证了这一观点:目前全省已建成高效节水灌溉面积987万亩,其中2024年新增的120万亩全部采用智能控制系统,亩均节水达80立方米。
山东某科技企业展示的“云墒情”监测系统引发广泛关注。该系统通过埋设于田间的传感器,每10分钟采集一次土壤含水率、盐分等数据,农户通过手机APP即可查看作物需水“心电图”。太原清徐县蔬菜种植大户王力伟分享道:“去年在200亩大棚试用这套系统,配合滴灌技术,不仅节水40%,西红柿产量还增加了15%。”值得注意的是,本次展会上约60%的参展商推出了农业物联网解决方案,涵盖墒情监测、智能阀门控制、灌溉决策支持等全环节,标志着节水技术正从单机设备向系统化服务升级。
高峰论坛发布的《黄河流域智慧灌溉发展蓝皮书》显示,2024年我国农业节水灌溉市场规模已达2180亿元,其中山西、陕西等干旱省份年增速超25%。山西省水利厅副厅长李宏在政策解读环节透露,2025年省级财政将安排3.2亿元专项资金,对连片推广智能灌溉的合作社给予每亩500元补贴。这种政策激励效果显著:晋中市榆次区通过“政府补贴+企业让利+农户自筹”模式,仅一季度就新增智慧灌溉面积5.8万亩。资本市场同样表现活跃,展会首日便有8家企业达成产学研合作协议,签约总额突破4.7亿元。
在中国农业大学康绍忠院士主持的圆桌论坛上,专家们特别关注黄土高原的特殊性。山西农业大学研发的“蓄雨-保墒-调水”三位一体技术,通过在坡地铺设可降解防渗膜,将雨水收集效率提升至85%,配合地下渗灌技术,使谷子等杂粮作物在年降水400毫米条件下实现稳产。吕梁市临县的红枣种植户刘爱萍现场算账:“安装智能微喷系统后,每亩投入1800元,但红枣裂果率从30%降到5%,两年就能回本。”这种“节水-提质-增收”的良性循环模式,正在改变传统旱作农业“靠天吃饭”的困境。
尽管前景广阔,但论坛也揭示了当前发展瓶颈。山西联通政企客户部经理赵志强指出:“全省仍有40%的农田处于4G网络盲区,制约了物联网设备部署。”对此,省工信厅宣布启动“数字农田新基建”计划,2025年将新建1500个农业专用5G基站。另一方面,高昂的初期投入让小农户望而却步。中国农科院灌溉所建议推广“节水服务公司+合作社”模式,由专业机构负责设备运维,农户按用熊猫体育平台官网水量付费,目前该模式已在运城试点,亩均年运维成本控制在200元以内。
作为本次论坛的特邀嘉宾,以色列耐特菲姆公司展示了其与中国企业合作的太阳能驱动滴灌系统。这种专为山区设计的轻量化设备,无需电网支持即可运行,已在晋北马铃薯种植区推广2万余亩。联合国粮农组织驻华代表处官员视频发言时强调:“中国在旱区智慧灌溉领域的实践,为全球粮食安全提供了重要参考。”展会期间,来自哈萨克斯坦、蒙古等国的采购团与国内企业达成17项合作意向,标志着我国农业节水技术开始规模化“走出去”。
随着闭幕式上《太原宣言》的发布,与会各方承诺将共同推进“智慧灌溉2030”目标:到2030年,实现黄河流域高效节水技术覆盖率超70%,灌溉水利用系数提升熊猫体育平台官网至0.68。这场融合了技术展示、学术研讨、政企对话的行业盛会,不仅搭建了产学研用对接平台,更勾勒出数字时代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的全新图景。正如山西省副省长在总结发言中所强调:“用科技手段破解水资源约束,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必由之路,也是农业现代化的核心命题。”